当前位置:首页 > 19 > 正文

长江中游四市牵手十年GDP增2.4倍,一体化发展盼上新台阶

  • 19
  • 2023-02-22 23:50:14
  • 77
摘要: 专家呼吁国家专设领导小组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下称“四市”)立志成为引领者,...

  专家呼吁国家专设领导小组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下称“四市”)立志成为引领者,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望再上新台阶。

长江中游四市牵手十年GDP增2.4倍,一体化发展盼上新台阶

  2月21日下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九届会商会召开。四市第九次牵手,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一码通域”合作框架协议》《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法律服务异地协作框架协议》等文件。

  第一财经记者从武汉市发改委获悉,系列文件旨在探索建立新的合作体制机制,四市将发挥引领作用,以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为引领,促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公共服务、产业融合、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等领域的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市GDP十年增长2.4倍

  四市地缘相近、文缘相通、人缘相亲、发展相融,是紧密协作的好伙伴。

  早在2013年2月,武汉便邀请长沙、合肥、南昌相聚江城,共同拉开了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合作的序幕,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携手之前,四市2012年经济总量仅为2.17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8000亿元。十年后的2022年,四市经济总量已达5.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7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

  “经济增长的背后,正是四市协同合作的共同努力。”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十年来,四市主动作为,不断完善“决策、协调、执行”三级协作机制,共召开八届会商会和八次协调会,签署了《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十年来,一系列合作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开花结果:25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在全国率先打破公积金贷款管理的城市壁垒,开展省际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居民异地就医报销再也不必来回奔波;长江中游26个城市工商联创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商会”合作机制,推进形成民间商会区域一体化新模式。此外,四市还共建“长江链”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

  共谋协同发展

  而此次召开的第九届会商会强调以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为引领,加快以武鄂黄黄(武汉、鄂州、黄石、黄冈)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推进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发展,提升合肥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南昌都市圈融合发展。

  四市要发挥长江中游科创优势,系统推进创新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努力将长江中游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行动计划提出,要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数字视频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长江中游科技大走廊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行动计划要推动四市国家高新区扩容,支持专业性园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省级高新区,探索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对此,湖北率先实践,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横跨武汉、鄂州两市打造武汉新城,让光谷这一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大。

  行动计划指出,四市要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积极打造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储能材料、智能终端、大健康、高端芯片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行动计划还指出,四市将推动区域人力资源深化协作、高质量医疗资源合作共享,深化跨区域社会保障服务能力,构建普惠便利的城市群,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会上,四市还与黄石、岳阳、安庆、九江、黄冈、株洲、铜陵、抚州、咸宁、湘潭、六安、宜春等12个观察员城市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2023年重点合作事项》,共涉及40项内容,包含28项跨省合作事项,以及12项都市圈合作事项。

  在跨省合作事项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大重点,今年将共同争取将武汉至南昌、武汉至贵阳、武汉至安庆至池州、长沙至安庆至南京、安庆至景德镇等铁路项目,纳入国家新一轮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同时将加快武汉—南昌高速湖北段建设、武阳高速武汉段建设;加快形成南昌—修水—武宁—阳新—武汉的高速公路通道,加密区域公路路网。

  在都市圈合作方面,重点事项针对各都市圈的特点进行了各有侧重的任务铺排。以武汉都市圈为例,此次签订的圈内合作事项涉及增强武汉制造业辐射带动力、共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加快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发展、加大就业公共服务协同力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等多个领域。

  一体化发展问题仍在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重大战略的集聚和叠加,武汉、长沙、南昌将成为“强核壮圈”的引领者,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但对比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在龙头城市辐射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秦尊文分析称,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当之无愧,不仅自身GDP总量多年稳居全国城市第一,也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带领长三角41市GDP规模全部超过千亿元,超万亿元的城市数量在五大城市群中也遥遥领先;反观长江中游城市群,由于是三核结构,谁是龙头城市一直争论不休,省会城市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一定程度上造成内耗,省际的联动程度不高,协调发展的难度更大。

  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各省、各都市圈之间的跨区共建合作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川渝两地在全国率先设立跨省域实体化运行的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两地为这一新区“量身定制”了28条高含金量的改革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了181家企业落户,协议投资333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汽车研发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集群。秦尊文说,反观长江中游城市群,虽然也有株洲与萍乡、小池与九江的跨省合作,但由于湘鄂赣三省各省会城市都不靠近省际边界,空间距离较远,还没有共建有较大影响力的跨省合作区,长江中游沿线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协调发展也存在差距。

  对此,秦尊文呼吁,应该像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一样,除了设立省市级协调机构外,国家层面可以专设领导小组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秦尊文提到,虽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没有纳入安徽省,但安徽未来将在长三角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连接作用,特别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点铁路项目和全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力都离不开安徽这一纽带。

发表评论